-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1)
让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来源: [db:来源] 2018-10-23 16:06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民生改善随着改革发展同步推进,但也难免有人在生活中感受到一些压力。
该如何看待民生的获得与变化?新起点上,如何回应民生新期待?
面对复杂局面,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国内游客超过7亿人次,出境旅游约700万人次,双双刷新了纪录。
生活从温饱到越来越富足,旅游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从201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然而,面临经济增速趋缓和国内外复杂形势,有人担心,民生投入会不会减少,民生改善会不会止步?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事实上,今年以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民生改善快步向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投入只增不减——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在严控一般性支出基础上,集中力量支持脱贫攻坚、教育、社保、医疗等重点领域。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同比增长39.7%;教育支出同比增长6.9%;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9.8%。
底线筑牢筑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几年努力,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保障更加完善——
就业、医疗、养老、社保……样样涉及百姓根本利益,党中央都放在突出位置。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要求中,稳就业居于首位,一系列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7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中央调剂基金,重点缓解少数困难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红利不断释放——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6%,基本与经济增长同速。同时,各种减税降费改革也为百姓“卸下担子”。
5月1日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28项药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已有多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
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统一提高到5000元/月,将给中低收入者带来更多减税红利,月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税负可降低约49%……
面对生活的压力,如何缓解民生焦虑?
生活成本会不会更高?教育、医疗、养老有没有保障?食品安全能不能放心……
以上焦虑,既是民生能不能进一步提升的真实体现,也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能不能成功应对的期盼。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业态和企业面临转型甚至淘汰。同时,世界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民生保障的确面临新挑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既要正视成长的“烦恼”,更要保持发展的定力——
面对稳中有变的环境,识大局,明大势,保持定力,才不会迷失方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准确研判形势,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为未来经济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也为民生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既要直面前行的阻力,更要看到应对复杂形势的实力——
上半年GDP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中高速区间;1至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新增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了良好基础。”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家底”也为我们应对变化积蓄了实力。
(正文已结束)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已有10条评论
11月7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暨 ...
人工智能,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这是伴随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句老话了,近来格外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