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1)
清水塘,水环境治理的一个范本
来源: [db:来源] 2018-09-14 15:22持续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

云影徘徊的清澈水面,几只水鸟在嬉戏;
绿柳扶风的环塘小径,三五成群的居民在休闲散步;
塘内荷花摇曳,不时飞来几只蜻蜓,停在花蕾间小憩;
……
家住秦淮区枫丹白露小区的居民王毅,近日给记者发来一段视频,自豪地说,曾经黑臭让人掩鼻的清水塘,经过综合整治如今大变样,水清、岸绿、景美,好似一座天然小氧吧,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露天客厅。
王毅请记者抽时间到清水塘看看。
曾经黑臭让人掩鼻,如今水清岸绿变身美景
位于秦淮区境内的清水塘,西邻龙蟠中路,南靠节制闸路,水域面积约3.3公顷。一湾内秦淮河从东、北两侧蜿蜒而过,如臂膀将其搂抱怀中。
9月3日下午3点多钟,记者来到整治一新的清水塘边。两侧居民楼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面,成群的小鱼在水草中悠游穿梭;几片荷田,荷叶亭亭如盖,荷花盛开,蜻蜓、蝴蝶缠绕嬉闹。几只来此捕食的水鸟,踏着水面,溅起一簇簇白色的水花,振翅钻进水塘中间一座人工生态小岛,眨眼不见踪影。
沿塘而建的白色栏杆旁,铺有彩色人行小道,休闲散步的居民成群结队;岸边建有人工水景,流水潺潺;塘边还有一座水榭,水榭内,几位老人在此谈天说笑……微风过处,淡淡的荷香、清新的水草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清水塘,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家住清水塘北侧水秀花园小区14号的居民叶芬说,“周边的污水、大便都往塘里排,黑臭的水面蚊蝇成群。每年从5月到10月,靠近塘边的居民楼,门窗都不敢随便开,从塘里飘来的空气太臭,臭得呛人;从塘边经过,都要捂着鼻子,一路小跑经过。还有蚊子,都是又黑又大的花蚊子,稍一停留,膀上、脸上就能叮上10多只,一咬一个包,又疼又痒。”
家住清水塘南侧枫丹白露小区的刘翠兰,在清水塘边生活了40多年。“小时候,清水塘的水,用手捧起来就能喝,很干净。”刘翠兰说。后来,周边居民楼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开始往塘里排,水质越来越差。尤其是不少渔民上岸后,在清水塘东侧居住,因为都是平房,没有厕所,他们就直接把粪便往塘里排;其间,有关单位也在塘底为他们建了排便管道,但因塘底淤泥下沉,管道错位、断裂,粪便还是直接排到了塘内。虽然也整治过几次,但效果一直不好。如今前后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科学系统整治,让清水塘名副其实
“这一次整治,我记得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进场施工的,当年12月底就结束了。一开始,我们也怀疑,整治成果能不能保持住。
但如今1年零8个月过去了,经过几个季节的考验,尤其是今年夏天几场暴雨的考验,水质依旧清澈。你看,一眼看到底,水底的水草清晰可见……”王毅指着清水塘边的景致对记者说。水清、岸绿、景美,曾经的臭水塘成了天然小氧吧,心情不好,在此走一走,什么烦恼都没了。
曾经让市民掩鼻的清水塘,水质为何清澈如许?“科学系统治理,不盲目动手。”秦淮区城管(水务)局总工程师戴钢说。进场整治前期,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场调研摸底,实地了解情况,找准彻底根治问题的症结;经多次组织治水专家,围绕“拆、截、清、修、引、测、管、景”座谈认证,最终拿出了控源截污、内源管理、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径,通过企业化运作,实施系统化精准治理。
水环境治理的根本是源头治理。戴钢说,为此,他们首先整治了清水塘片区的14个排水口,解决污水下河问题。同时拆除塘底部分污水管,将污水分别导入塘的南北两侧污水管内;新建清水塘泵站,将污水导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全面完善片区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随后进行河底清淤,除用于水塘生态种植的淤泥,其余全部清空;塘水通过连结秦淮河的泵站,适时补给。
(正文已结束)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已有10条评论
11月7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暨 ...
人工智能,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这是伴随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句老话了,近来格外引人...